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中的物流发展
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中的物流发展
Logistics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South Strategic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刘金鑫
【内容提要】本文站在南向互利合作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运用水轴理论和运输通道理论,阐述了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一轴两翼空间结构构想以及物流产业布局,并提出中国实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中的物流发展关键在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
【关键词】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物流产业布局、国际大通道
【核心内容】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就是把东南亚、南亚各国作为中国重要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发挥云南位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经济区结合部和陆上沟通三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在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总格局中,进一步加强中国向南面周边国家开放的步伐,促进三大经济区全面合作的战略思想、战略布局的总称。
中国南向互利合作的战略思想是:遵循建立“睦邻、富邻、安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总方针,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发展与东南亚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及与南亚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服务中国、服务东南亚、服务南亚,实现三大经济区经济互补、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
中国南向互利合作的战略布局包括:中国-东南亚经济合作经济带与中国-南亚经济合作经济带两个组成部分,其中中国-东南亚经济合作经济带的“一轴两翼”是以香港大区(香港、深圳、东莞、惠州)为发动机的泛珠江三角经济带为发展轴,以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为两翼;中国-南亚经济合作经济带的“一轴两翼”是以上海大区(上海、苏州、无锡、嘉兴、湖州、嵊泗列岛)为发动机的泛长江经济带为发展轴,以重庆(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经济合作区和云南(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经济合作区为两翼;形成符合中国山川水系、资源分布、人口、历史、宗教文化、交通运输、国际贸易、法律政策等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特点,中国空间经济布局以干线运输网络为发展主轴、国际大通道为增长极的特征,促进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经济区全方位经济合作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按照交通走廊、物流走廊、经济走廊的发展路径,以运输通道沿线城市开发建设、区域产业集聚、国际贸易发展为重点,促进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经济区的战略区位、资源、市场、运输通道、法律政策、宗教文化的和谐大同空间经济格局形成。
国际区域物流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其全球化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布局应遵循山川、河流、人口以及宗教、文化等自然地理人文要素的规律,并对核心城市的发展、经济产业带的形成、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正在由以大陆文明为核心向以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为共同核心转变,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符合这种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中物流发展基础在于运输通道的建设与发展,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在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实施中对物流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国际运输通道的建设与发展不仅直接影响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实施,还将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江、珠江的内河航运发展,对于建设昆明-仰光、昆明-曼谷、昆明河内三条经济走廊甚至对构建第三欧亚大陆桥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可以依托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实现与毗邻的东南亚、南亚地区以经济联系为纽带的产业配置和合理区域分工,为我国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消费品工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云南的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