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 » 新闻中心 » 物流资讯 » 2007上海国际海事论坛提出海上石油运输发展要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

2007上海国际海事论坛提出海上石油运输发展要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

发布时间:2007-11-07,查看次数:1027

海上石油运输在全球石油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使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11月7日,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在2007上海国际海事论坛上发出倡议:各国海上石油运输的发展要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兼顾各国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保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中国等国家海事机构及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油污基金组织、船公司的嘉宾围绕“全球石油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展开了交流探讨。上海市副市长杨雄、交通部总工程师蒋千出席了论坛并致辞。

国际海事组织环保委员会主席Andreas I. Chrysostomou表示,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防止船舶污染和污染应急处置、损害赔偿的国际公约,各个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关法规规范油船运输,以确保既不降低油船的运输效率,又要保护海洋环境。英国海岸警备队油污应急负责人Toby Stone说,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英国海上事故、船舶或离岸装置故意排放海洋环境污染物呈下降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预防策略的实施,通过海事和海岸警备队强有力的控制机制,大部分事故在始发阶段就得到了解决。世界海事大学海洋环境保护加拿大主席Neil. Bellefontaine介绍说,加拿大的溢油防备和应急机制建立在一个强大和成功的联邦政府与海事工业界的合作关系之上,加拿大航运法令和北冰洋水域防污法令中都有明确立法并指定了主管当局,在主管部门和机构及工业界应急组织政策和溢油反应程序的支持下,防止船舶造成油污染。

“我从上海国际海事论坛看到了中国海事部门保护海洋环境的诚意和决心。”Andreas I. Chrysostomou说。事实上,作为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的主管机关,交通部海事局多年来在建立国家防污染管理体制、健全防污染法制、完善油污应急机制、履行国际公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上下联通、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中国海事管理系统,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基本形成了国内防治船舶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法规体系,加入了绝大部分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防污染公约;应急体系基本涵盖国家、海区、省(市)、港口、码头、船舶6个层次,并正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确保海上石油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航运经济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与会油轮船东、石油货主、海事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共识。中远集团副总裁张良表示,各国油轮船东都在高度关注油轮海洋环境保护。中远在油船管理中通过及时引入TMSA(油轮管理和自我评估)、以人为本、风险防范、持续改进等手段,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海油轮公司总经理茅士家介绍,船舶防污染工作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防污染管理是公司打造世界一流油运企业的基础。他告诉记者,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公司计划在明后两年,适时推出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公司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

来源:交通部网站

Copyright © 2004-2015 gmslogistics.or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GMS.LRC 滇ICP备13000038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 gmslr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