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走廊论坛6日正式成立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走廊论坛6日正式成立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6月6日电(记者 李倩、李怀岩、王优玲)6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走廊论坛在昆明正式成立,自此,中、越、老、柬、缅、泰六国的交通走廊将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成熟的经济走廊,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常务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说,经济走廊论坛的成立,是进一步扩展今年3月在老挝万象召开的GMS第三次峰会的成果,成为GMS组织机构的协调中心,推动和帮助那些参与区域规划和经济走廊发展的边境省地方政府,并成为连接政府和民众的桥梁。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经过各国十几年的不懈努力,GMS经济合作机制在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任务,就是把现有的交通、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其加快转化为次区域发展的经济优势。”陈德铭说。
首届GMS经济走廊论坛包括GMS经济走廊主论坛、省长论坛和边境城市发展论坛。论坛主题为:平等互利合作,持续平衡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牵头,中、越、老、柬、缅、泰六国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1998年举行的GMS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提出了经济走廊的概念,其含义是将交通走廊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各国间的合作与往来提供便利条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迈向实质性发展阶段
新华社昆明6月6日电 在6日举行的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走廊论坛上,来自中、越、老、柬、缅、泰六国的商务官员、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该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迈向实质性发展阶段。
与会代表指出,建立一个长期、高效和务实的GMS经济走廊促进机制,顺应当今GMS经济合作的发展潮流是当务之急。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出,目前次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东西、南北、南部三条交通走廊基本建成,次区域地理连通条件日益改善,货物运输和人员交流更加顺畅,但要深化合作,实现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的转变,必须继续巩固既有的基础设施合作成果,加快建设连接泰国清孔和老挝会晒的跨湄公河大桥,在2011年实现昆曼公路的全线贯通。同时运用好中国承诺的2000万元资金,加快对泛亚铁路东线缺失段建设可行性研究,争取早日贯通。
陈德铭还呼吁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快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和《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加强海关检查、检验检疫、贸易物流、人员流动等领域的协作,为企业间开展具体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对各方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如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等,编制和实施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合作框架和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各项合作的实施。
在会上,一些专家反复强调,该论坛的建立为中央和地方官员、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合作深化,投资贸易环境会更加便利,因此需要区域各国从地方层面加强更为细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