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促进资源共享互补 推进区域合作发展 泛珠三角区崛起中的昆明机遇
促进资源共享互补 推进区域合作发展 泛珠三角区崛起中的昆明机遇
来源:云南日报网
云南,是中国最早的大开放之地,早在2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把神秘的脚步铺向印巴次大陆和欧洲。
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大开放是昆明的个性与胸襟。
世纪之初,中国“入世”成功,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热潮。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按国际惯例“出牌”,加大开放力度、增强对外资吸引力和竞争力,全国上下你追我赶。在这样的背景下,昆明意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要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改革开放中,昆明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千方百计加大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实现对外开放的“全面升级”。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中,昆明把谋求合作与共赢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最具实力与影响力的经济版块——泛珠三角区域。
昆明在泛珠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这是一条大江的聚会。
2006年6月5日,曲靖,珠江源,珠江沿岸11个行政区的行政首长,聚首大江源头。泛珠三角区域,这个占全国面积1/5、人口1/3强、经济总量超过全国1/3(不含港澳)的经济大版块,这一天有了回家的感觉。
“经济版块”,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词典中一个不容小视的词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崛起于一系列的地区性实体。而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主要靠沿海经济特区及城市的带动,这种经济形态进入新世纪后正在急需一些更大的区域化平台作为推动力量。
历史把这个使命交给了云南。
世纪之初,中国“入世”,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关系风云际会,云南把视野扩展到中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作出冷静的判断和选择,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意识到,云南与中南半岛“山脉同缘,江河同源”,对外开放将成为云南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之一。“要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要先行一步,力争融入最深、作用最大、获利最多”,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把云南的对外开放,上升到了一种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
“珠江水泡普洱茶”。“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事实上是珠三角与大西南两大经济圈能量的碰撞与融合。云南拥有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最重要战略通道,得天独厚的优势,使珠三角,这一中国能量最大的经济圈,把目光投向了云南。
云南在沟通泛珠区域与东盟、南亚国家之间具有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而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在积极参与我省融入泛珠区域与东盟两大经济版块的大开放中,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战略地位。
昆明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240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有毗邻东南亚、南亚的地缘优势,有通往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前沿。
昆明在历史上就是内地连接东南亚“古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枢纽和通道,与东盟国家有着长期的交流和往来。地理上的毗邻形成了民族与文化的亲缘关系,而不断改善的陆路、航空和通讯条件,又进一步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系。
昆明交通便捷,通往泛珠各相邻省份的高等级公路今年将全部贯通,大湄公河次区域间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正加快建设。
昆明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400万人次,始发航线已达200多条,与国外城市的航线也有30条。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明新国际机场,将是中国第四大门户机场,出入境更为方便。
因此,云南及昆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这种地缘上的条件,使昆明既可以承接泛珠三角区域内产业和产品由东向西的梯度转移,又可以为泛珠三角城市走向东南亚、南亚提供一个便捷的陆上通道。
昆明在泛珠合作中的优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人类进步的支点。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不仅具有其物质功能,更具有其精神文化的功能,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是人类文明最集中的体现。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断发展,当今的城市,具有相对发达的经济、文化、信息、交通、物流集散等功能,有着鲜明的先导性、集聚性、辐射性,在区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泛珠三角区域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差异明显,各有各的资源和优势,经济互补性强。从泛珠三角区域各城市的特质和功能上看,既有引领我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沿海港埠,又有得益于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地缘之优的边疆城市,既有经济发达、商贸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又有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城市因差异而形成特色,因交流而推动互补,因合作而实现共赢。
所谓城市,“城”是外廓、是载体,“市”是内涵、是功能。提升“市”的功能,发展壮大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逻辑。在经过改革开放多年快速发展和积累的基础上,现在,东部地区及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正在实施“腾笼换鸟”,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大产业转移力度,这就给中西部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带动下,正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等比较优势,借助后发地区强大的发展后劲,顺势吸纳,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这就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以资源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推进产业梯度转移,产业分工对接配套,正成为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就昆明来讲,除了地缘优势这一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具有战略地位的优势外,其它的相对优势和资源,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生物多样性王国”之美称。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资源禀赋优越。
昆明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品质好,储量大。其中,磷矿储量48亿吨,居全国之首;盐矿储量138亿吨,居全国内陆盐矿第2位。
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四季如春,花团锦簇,常年不谢,花卉品种有400多个,是我国国内和面向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的重要花卉生产和出口基地。
昆明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大面积的山区、半山区,坝子星罗棋布,加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孕育出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具有发展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有利条件。
二是旅游。昆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文荟萃。这里,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这里,居住着26个民族,民族文化、民风民俗异彩纷呈,编织出神奇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
昆明山川秀美,风景秀丽。“天下第一奇观”石林神奇险峻,地下宫殿九乡溶洞神秘精湛,圆通山公园“花潮如涌”。旖旎迷人的风光,多民族的风情,使昆明成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城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
昆明是“中国红嘴鸥”之乡。“春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极富爱心的广大市民,为红嘴鸥营造了一个天堂般的栖息之地。20年来,每当冬天来临,红嘴鸥年复一年,年年毕至,造访“春城”,从不爽约。滇池之滨、大观楼畔、翠湖上空,翻飞如雪的红嘴鸥轻盈矫健,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翩翩飞舞的小精灵,为繁碌的都市生活带来了大自然的清新和生机,也给“春城”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得益于独特的阳光、气候、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族文化,昆明的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23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6.4亿元。
三是基础。顺应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规律,2003年,我们确立并实施建设“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现代新昆明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为突出“春城”特色,打造宜居城市,我们确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四创”的目标,结合GMS会议、“9+2”会议、全国残运会等重大活动在昆举办,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面向东盟昆明敞开怀抱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一片未来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生产总值的经济区。作为沟通泛珠区域与东盟之间具有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的城市,融入泛珠合作,昆明首先面向东盟敞开了热情的怀抱。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建设,昆明与东南亚地区展开了深入的经贸合作。“十五”期间昆明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合作贸易总额达22亿美元,同比增长64.7%。从“九五”至今昆明对东南亚地区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41.33亿美元。仅2007年1-5月,昆明对东南亚地区贸易总额就达到了5.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7%,其中出口4.17亿美元,同比增长34.3%,进口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4.8%。昆明向东南亚地区出口的产品以化工类产品、机电产品、金属切削产品、烟草制品、纺织品及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主,与东南亚地区形成产业互补已经初具雏形。
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截止2007年6月底,昆明市企业累计在东南亚地区合同投资达103451.8万美元,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的99%,其中,中方投资达102930.1万美元,行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矿业、机电、家具生产、饲料生产、汽车组装、医药制药、百货零售等领域。昆明市对外工程承包项目达21项,合同金额6679.36万美元。
筑巢引凤积极吸引外商投资,目前昆明经昆明市商务局批准设立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昆投资项目共101个,合同外资15568.83万美元。2007年参加外资企业联合年检的东南亚地区外资企业共32个,32家企业实现销售(营业)收入7.29亿元,纳税总额3953万元。东南亚国家在昆投资领域涉及有旅游、餐饮、商务咨询、房地产、电子、花卉种植、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
力争面向东盟融入最深、受益最大。与越南展开经贸合作,2007年1-5月昆明与越南双边贸易额为190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8.7%,越南成为昆明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今年第十七届越南国际贸易博览会上,昆明三兴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同越南老街一茶叶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昆明远大光学有限公司吸引了4家越南企业代理其产品;昆明汉昇锌粉有限公司找到了5、6家有意向的代理企业。在中国(云南)—越南贸易投资洽谈会上,昆明地区企业签约额达3.64亿美元,占到签约总额的92.4%,其中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与越方签订3640万的贸易合同,成为由昆明市商务局直接推进的项目中单笔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云南速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越南VIETNAMONLINE网站达成了合作意向,拟通过信息交换及客服中心的对接,以实现昆明、越南企业信息的交流,促进双方贸易的发展。
与缅甸展开经贸合作,2007年1-5月昆明与缅甸双边贸易额为39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7%。今年在云南——缅甸贸易投资洽谈会上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与缅甸秀山进出口贸易公司签订的1107万美元的化肥出口合同,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使祥丰公司对缅甸磷复肥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0%。昆明自主择业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缅方北掸邦大孟宜县签订了1.8亿人民币的木材进口合同。
与泰国展开经贸合作,泰国目前在昆明投资企业29个,合同外资1589.05万美元。截止2006年底,昆明在泰国投资25.7万美元,工程承包金额2192.4万美元,外派人数25人。泰国在昆明投资的企业有20家,投资额达1582.62万美元。涉及建材、花卉、食品、娱乐、鞋类、珠宝、纺织品、电器、咨询等领域。今年在中国(云南)——泰国贸易投资洽谈会上,昆明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泰国黄成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金额2000万元人民币的泰国乌汶府三巴悉特巴颂中心大医院服务中心大楼工程承包项目,并与泰国泰安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约2500万美元合作建盖清迈月光之都高档别墅区合作协议,与泰国黄成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同时,昆明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还分别与泰国黄成发有限公司以及泰国CHAIYANAN BANGPLEE PARKLAND CO.,LIT达成了两项工程总承包的意向性协议,拟合作开发位于泰国曼谷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住宅楼以及承建位于泰国曼谷机场的保税区。
与老挝展开经贸合作,2007年1-5月昆明与老挝贸易总额达727万美元,同比增长10.2%。截止2006年底,昆明在老挝投资95165.6万美元,工程承包金额1218.96万美元。昆明在老挝新拓展的外经项目,昆明瑞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橡胶种植替代项目,总投资9.25亿美元;昆明颖洲坝商贸有限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开展橡胶种植;云南富跃达有限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开展烟草种植;云南雷林橡胶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美元开展橡胶种植。今年在中国(云南)——老挝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昆明市企业成效显著,与老挝企业就以前达成4个合作或投资意向进行跟进,为项目的实际实施奠定了基础,所洽谈合作项目涉及橡胶替代罂粟种植种苗合作,合资建立灵长类动物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建筑设备投资与租赁合作等领域。
与印度尼西亚展开经贸合作,2007年1-5月昆明与印度尼西亚双边贸易额为18441万美元,增长98.1%;与新加坡展开经贸合作,2006年昆明与新加坡双边贸易额为386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5.6%,新加坡在昆明投资企业45个,合同外资8253.07万美元;与马来西亚展开经贸合作,2007年1-5月昆明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为2236万美元,增长126.3%……
积极与东盟地区展开经贸合作,昆明面向东盟的大开放态势,为融入泛珠区域合作,沟通泛珠区域与东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面推进泛珠合作 促进资源共享互补
为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外向度,昆明全面推进与泛珠三角区域各方的深入合作。2004年9月17日,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丽晶殿,9个省会城市市长共同签订《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合作协议》,自2004年首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举办以来,昆明市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政务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滔滔珠江,一衣带水,昆明与泛珠区域各城市的合作,友谊深厚,盛事不断。
2004年9月17日,昆明市与广州市签约结为友好城市,就在这一天,在广州南方剧院,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昆明民族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歌舞《秘境云南》获得重大成功;2004年11月13日,广州,昆明、广州、深圳、厦门、成都、福州、南昌、长沙、南宁、海口、贵阳市的公安局签署了全国第一份区域性警务协作协议——《泛珠三角省会市暨副省级市警务协作框架协议》;2005年5月26日,昆明市与福州市签约缔结为友好城市;2005年9月4日,昆明、南昌、长沙、广州、南宁、海口和贵阳7座城市在广州共同签署了《关于推动泛珠三角省会城市产权交易市场合作与交流共识》;2005年9月25日,桂林,昆明市、重庆市、成都市、贵阳市、泸州市、南宁市、茂名市、桂林市等西南40个城市旅游局共同签署了《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强旅游合作框架协议》;2005年11月4日,昆明,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二届福州商品(昆明)交易会隆重开幕;2006年6月6日,昆明,“昆明—广州友好城市交流座谈会”举行;2007年4月,云南省委常委、中共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率党政代表团赴南宁市学习考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2007年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和第四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昆明经贸代表团300人参会,会议期间,昆明与长沙签署了《昆明市—长沙市进一步深化合作框架性协议》。
随着一系列盛事的开展,昆明与泛珠各省区的经贸合作也全面展开,不断深化。自2004年首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以来,泛珠三角区域各方积极到昆明投资,投资领域扩大到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化工及部分生物科技、商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个方面,区域合作为昆明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2004年,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合作第一年,泛珠区域即有8个省前来昆投资,投资项目达95项,协议总投资达69.6亿元。其中广东省在昆投资项目14项,协议投资总额23.4亿元;福建省在昆投资项目21项,协议投资总额22.4亿元;四川省在昆投资项目35项,协议投资额19.6亿元;广西省在昆投资项目3项,协议总投资1.3亿元;贵州省在昆协议投资项目5项,协议投资额1.4亿元……
2005年泛珠合作进一步深入,泛珠区域各省区来昆投资项目达到了152项,协议总投资达到了81.1亿元。2006年泛珠三角省区在昆投资项目再创新高达到了313项,协议投资总额69.4亿元。2007年一季度,泛珠三角省区在昆投资迎来开门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一季度,泛珠三角省区在昆投资项目55项,协议投资总额17.6亿元。
第三届泛珠洽谈会期间,云南省企业走出去投资项目33项,资金投向于泛珠三角区域内的湖南、江西、广西、四川和贵州,云南方企业共在五省区投入资金31.6亿元,投资领域涉及农业产业化、工业制造、文化旅游产业、科技及其他领域。
在今年第四届珠洽会上,昆明市共签约37项,其中:内资25个,外资12项。内资协议投资额101.28亿元,外资项目4.86亿美元,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经过3年合作,目前昆明与泛珠区域内各方共签订内资项目615项,协议投资230多亿元,实际到位70多亿元;与港澳签订外资项目59项,合同利用外资3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多美元。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6个省级工业园区,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基地。区域经济合作,为昆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去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1203亿元,财政总收入24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8.5亿元。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昆明越来越感受和体会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合作领域,共享优势资源,推动产业转移,对区域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把有限的资源整合放大,必将极大地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更高层次迈进,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共同发展。作为区域合作中的一员,昆明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与区域内各城市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合作:
第一,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打破地域界限,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推动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实现资源优势集成与互补。同时,发挥昆明毗邻矿产资源富集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三条经济走廊建设,为区域内各方走出去牵线搭桥,搞好服务。
第二,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昆明地处金沙江下游,水能资源相对富集,国家重点建设的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的乌东德电站,目前相关前期准备工作正加快推进。同时,国家着眼能源安全保障,正考虑通过云南建设连接中国与印缅等国家的陆路输油大通道。这些大项目,一方面是昆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又是我们进行深入合作的有效载体,我们期盼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第三,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合作。经过多年培育扶持,我市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我们将加大力度,强化扶持,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把昆明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产业转化基地和新型疫苗工程研究中心的目标。我们真诚希望与区域内各城市开展这方面的合作,建立研发基地和加工企业,共同发展这一前景无限的新兴产业。
第四,强化旅游资源开发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各方,旅游资源丰富,各有各的特色和旅游珍品,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合作、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上,合作空间很广,合作潜力很大。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昆明主要以生态游、民族游、民俗游、观光休闲游为主,与其它城市具有旅游资源和城市客源的互补性。我们愿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共同策划和推介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春城昆明致力开放,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无限商机。泛珠三角区域其它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是我国贸易、金融、物流和加工工业的重要基地,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这种差异,恰好造就了资源的互补,能够为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昆明热忱希望与区域各城市携手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互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全面增强泛珠三角区域各城市的发展活力。
(本文作者系昆明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张祖林/文(影响力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