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 » 新闻中心 » 物流资讯 » 面向东盟,云南对外开放如何再破题?

面向东盟,云南对外开放如何再破题?

发布时间:2008-06-20,查看次数:856

面向东盟,云南对外开放如何再破题?
来源:云南日报网

根据昆明市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云南省与东盟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0.6%,达到21.7%亿美元,占2006年云南省全年外贸总额的34.8%。2006年云南对东盟出口16.3亿美元,同比增长50%;从东盟国家进口达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滇缅贸易仍居首位,实现贸易额6.9亿美元,同比增长9.5%;滇越贸易居次席,贸易额达5.1亿美元,同比增长57.6%。云南省与新加坡贸易增长迅速,全年贸易额创下4.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与2005年相比增长2.5倍。
“云南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占到了全省全年外贸总额的1 / 3强,这足于说明云南对外经济与东盟的关联程度有多大!”云南省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童晓谷平静地说道。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东南亚、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云南的区位优势是其他省份无法媲美的,然而,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工程中,当后起之秀广西在与东盟的合作交流中正日益发展壮大的时候,我省的不少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云南在与东盟的合作中必须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面对东盟,云南的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以及技术水平与东南亚多数国家互补性不强,第一产业都在各自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经济结构上也是共性大于个性,因此,云南缺乏与东南亚各国市场产业的互补。此外,云南的区位优势也正日益受到来自其它省区的威胁。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已经构建了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港口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物流设施网络。在公路方面,广西已建成从南宁通往友谊关的高速公路。在铁路方面,拥有由南宁经友谊关通往河内的中越铁路。防城港、北海、钦州3个沿海港口也已成为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部分。在航空方面,南宁已开通了一些通往东盟国家的航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广西的三大港口——北海、钦州、防城港是该贸易区的重要港口。一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联合湛江,接受香港物流产业转移,将形成一个贸易区的大规模贸易中转枢纽。
在这样的前提下,云南的对外发展该如何破题?从陆路融入全球化
在云南经济相对落后的前提下,云南的区位优势也正日益受到威胁,对于中南、西南各省而言,面向东盟的通道并不是只有云南一条路可以走,而是有很多条、多种的方式。此时,云南的处境有些尴尬。
云南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曹和平认为,对云南来说,树立开放的观念很重要,尽管目前广西、广东已经建成了比较便利的出海通道,但是目前全世界的经济主要还是陆路经济,在今天的技术基础上,大陆资源的匹配能够最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路有多长经济就有多长”。
童晓谷认为,云南对东盟合作往来要树立清醒的认识,云南的区位优势并不等于绝对优势,最近5年来广西在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下了大力气,发展劲头强劲。但是在这种前提下,云南的区位优势仍然存在,而云南的这种区位优势决定了,云南要进入全球化,实现人员和商品流的密切交换,必须从陆路出发。而云南从陆路融入的条件目前已经基本成熟,云南规划建设4条通往周边国家的国际大通道中,昆明至河内国际大通道云南境内段2007年年底可全线建成高速公路,昆明至曼谷、昆明至仰光、昆明至吉大港3条国际大通道云南境内段2007年年底也将全线实现高等级化。届时,以昆明—河内—海防、昆明—曼谷、昆明—曼德勒—仰光三纵经济走廊为依托,以通道经济为动力推动以昆明为中心的南北“三纵”经济走廊建设,以产业为支撑,以通道经济动力带动一批配套产业的兴起,云南也就具备了形成大的现代化物流商品集散地的条件。分类合作,层层推进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云南省贵州商会的挂牌仪式上就云南与东盟的合作提出了几点看法,他认为云南与东南亚地区的区位优势为当地的外经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合作领域云南走在了全国的前端。但同时,龙永图也建议云南,应借助近年来建立起来的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广泛渠道和良好人脉,从3个层面进行拓展。其一,是加强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双边合作,要逐一突破,因为各国有各自的经济优势及特点,要分析每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并据此形成各具特色的双边合作框架。其二,除了逐一突破外,还应扩大与东盟、东南亚的整体合作。其三,要把云南与东盟的良好合作作为桥梁,以此来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让这种区位优势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并把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
童晓谷认为云南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应该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进程制定不同的思路。在深化与缅甸、老挝、新加坡合作的同时要加强与越南的合作,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云南对越南出口额达3.74亿美元,再次印证了越南的发展潜力。童晓谷认为在新兴的东盟国家中,越南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原来发展较早的马来西亚等国家。因此,他建议在未来四大通道中的昆河公路应该从河内进一步延伸至胡志明市,全方位促进我省和越南的贸易往来和合作交流。当好“二传手”
采访中,曹和平教授指出,云南经济“体质”是一个传统经济“体质”。从云南的产业结构看,云南的农业比重是18%,全国的是9.6%,美国的是1.5%;云南的制造业是41%,全国的是56%,美国是18%;云南的服务业是40.3%,全国的是36%,美国的是80%。2005年云南20个大企业生产了云南3400亿GDP的54%,20个大企业雇佣了不到10万个劳动力,云南2005年劳动力总量是2300万。云南用了一半的财富,为全社会提供了不到劳动力总量零头的岗位。云南的资源配比是资本稀缺、劳动富余。经济运行的结果是多用资本少用劳动。恰恰和我们目前资本稀缺、劳动丰裕的要素配备需要的技术进步路线相反。少用劳动,丰裕存在的劳动要素不能充分就业。劳动剩余,当然是低效率,增长速度就降低。再加上发展制造业运输成本较高,因此云南在制造业上与东部地区相比并无优势可言。
童晓谷认为,云南在与东盟的对外开放合作过程中应该正确定位,树立“二传手”意识,云南企业应该围绕省里提出的“大通道建设服务全国”的思路来规划自己的发展,云南的大通道不是仅仅为云南自己建的。“我们有的企业,一提大通道建成就激动不已,憋足了劲要走出去登台‘表演’了。可是相比东部地区的企业,我们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存在巨大差距,因此,云南首要的就是要树立‘二传手’意识,云南人要搞好服务,争取把国家对东盟的联系重心吸引过来,将东部地区的技术、人员、资金通过四大通道辐射出去。欢迎国内各省到云南来办企业加工生产,以大通道为核心构建配套服务体系,真正将云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云南真正成为连接世界三大经济圈——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打造“盟总部”
曹和平教授分析东盟自由贸易区成长分五阶段,第一、第二阶段是制度性推进阶段,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期收获合约、多种产品的关税协约,但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是制度性、合约性推进阶段。第三阶段是机构性制度推进阶段,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大体上出现类似当年欧盟寻找总部,最后设在布鲁塞尔的情形,需要在自由贸易区内寻找在制度、基础设施上适合做“盟总部”的城市。而昆明具备了成为“盟总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一旦成为“盟总部”就能派生两个产业群:第一次派生的产业群是会议、展览、经济预测、贸易仲裁、贸易保险、贸易金融,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中介等;第二次派生的产业群是商业金融、商业保险、旅游、护理、医药、治疗、高校、科研等。
被称为“欧盟的首都”的布鲁塞尔就设有包括欧盟总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欧洲委员会、欧盟议会等100多个国际性组织,并由此派生出500多家世界各国的银行、公司、企业的分支机构,形成一个国际性大城市。由于聚集了众多国际性组织,引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来布鲁塞尔。由此,使布鲁塞尔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会展之都”、“会议之都”、“世界八大金融中心之一”等,并派生出各式餐馆1500余家、22个剧场、50座影院、265个网球场、50个高尔夫球场、30个游泳池,数不清的足球场、篮球场,众多的划船、游艇等众多业态。
曹和平认为,从中国—东盟中方沿边四省(区)及四省(区)省会城市的经济观察特征来看,云南省的5个支柱产业中除了服务业、旅游、生物制造有一点点瑞士的影子以外,在制造业上还得向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几个国家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云南是欧洲大陆的瑞士。云南应有意识地在发展制造业的基础上适当地学习瑞士模式,发展云南的休闲、旅游、会展、预测产业,为构建“盟总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中心做准备。□ 本刊记者 胡晓蓉 /文(影响力2007.06)

Copyright © 2004-2015 gmslogistics.or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GMS.LRC 滇ICP备13000038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 gmslr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