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 » 新闻中心 » 物流资讯 » 贸工联动成就新螺蛳湾竞争力

贸工联动成就新螺蛳湾竞争力

发布时间:2008-11-11,查看次数:1041

贸工联动成就新螺蛳湾竞争力

来源: 云南信息报 记者 虞静

----借助义乌对接平台,螺蛳湾商贸城商品价格将有优势。


2007年,随着“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以东莞为代表的不少城市不少中小型加工厂倒闭,或者纷纷迁移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而在浙江义乌,义博会年年壮大,成交额逐年稳步增长。在繁荣的商贸市场带动下,众多中小企业纷纷向专业化、品牌化、集团化转型,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本就是漏斗里的沙,不断向低成本区域转移。而义乌发生的,却好像又不是这样……
工业跨越式发展如何抉择
将目光转向昆明工业——工业化落后于城市化、未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新的工业支柱产业成长缓慢、有影响力的名优品牌不多等,是目前发展的现状。所以,2008年政府报告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的方针,强调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突破全局的根本……”
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要实现昆明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缩短乃至赶上与世界工业强市的距离,走什么路子、采取什么模式至关重要。我们来看看义乌的发展和其成熟的“义乌模式”。
“以贸促工,以工托贸”
闻名全世界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一个市场连着1.6万家工业企业。不以物小而不为,而以物小大作为。
“小商品,义乌造”,义乌在打造“全球最大超市”的战略定位中,把这个定位分解成商贸和制造两大块,实现“贸工联动”———建设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国际小商品研发中心)。一句话,义乌在经历了“以商兴市”阶段后,确立制造业是义乌经济发展支撑的理念,超速发展制造业,打响了“小商品,义乌造”的品牌。于是,义乌加快了产业带建设,形成了小商品制造业的群体规模优势。义乌小商品的本地生产能力目前已经达到40%。
义乌以商品市场为龙头,带动产业集聚。义乌市也迅速由小城市发展为经济发达城市。义乌在城市化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为昆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贸工联动 昆明发展引擎
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300万平方米是集批发、零售、展示、购物等一体化的国际顶级商贸综合体。引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开发的成功经验和优势,打造十三大国际平台,立足昆明全市,辐射云南及大西南区诸省,接轨东南亚十六国。完全建成后将会有超过100000名的全国商户进场经营,对于提升整个西南商贸流通业区域的拓展能力、现代化商贸水平、提高昆明城市形象、扩大就业,促进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发展起到龙头带领作用,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大格局、大流通、大市场的国际化商贸时代,创造数以千亿计的财富当量。
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300万平方米中国门户级商贸口岸。将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与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间,物流平台与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让螺蛳湾商贸城的商户直接享受与义乌市场对等的源头货、源头价,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昆明的地缘交通优势,降低交易与运输成本,成就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独步西南乃至东盟地区的货品价格竞争力。
随着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影响力的不断扩展与壮大,将开辟良好的市场软环境、吸纳国内外优势资源与优秀人才,并利用附近的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呈贡国际物流园区的两大园区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众多的代工企业、品牌制造商、技术开发型企业进驻,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工业经济。同时,通过发展起来的工业进一步反哺商贸,真正实现昆明的商贸联动。
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利用市场规模优势和集聚功能,发展以服饰、日用品、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促使商业资本向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扩张,实现市场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将一改昆明城市结构及经济结构格局,给城市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体现昆明又一个现代国际前沿的都市个性。

Copyright © 2004-2015 gmslogistics.or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GMS.LRC 滇ICP备13000038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 gmslr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