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公路货运无货可拉

发布时间:2009-06-11,查看次数:907

公路货运无货可拉
来源:中国商报电子版20081114期 汽车导报•《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广州车展特刊•专题
2008-11-4


到物流量增加时才能说明产业回暖了,因为这样才说明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得到了沟通。
■本报记者 彭琪欢/文 崔大山/摄
内蒙古的李师傅怎么也想不明白,为啥忽然间他的生意就不好了。
他和同乡伙伴在2003年共同出资购买了一辆解放货车跑长途运输。辛苦行驶了47万公里后,他们在去年还清了33万的购车贷款。本打算今年再多挣些钱,但没料到生意忽然直转而下,几乎是赔着钱在跑运输。
“我们以前一个月总计能挣1万多,现在才6000元不到。”在李师傅的账本上,货车的运营牌照、车队牌费、车队司机工资占去了大部分辛苦经营所得,再加上涨价后的油费、交通部门处罚变严厉等等。各种情况汇总起来后,现在跑长途运输比上半年难做了很多。
他们乡里跑运输的同行不少都停车不做了。如果不是每年6万元的牌照费用所迫,李师傅也不出来跑了。
行业萎缩增速放缓
李师傅的遭遇并不是单独个案,记者从北京沿京津塘高速向天津港口行驶的一路,交通都异常通畅,明显察觉大货车数目减少很多。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0.9个和回落2.8个百分点。若把视野扩大到全年,则能看出中国物流业的增速曲线划出了一条下滑线,整个行业正在迅速萎缩中。
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的投资数额也在减少。据统计,8月份全社会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24.0亿元,同比减少8.9%,这是今年连续两月出现投资下降。这意味着未来物流行业的增长速度还会更加缓慢。
司机日子不好过,中间环节商贸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北京平洋物流有限公司的经理武志伟正在发愁公司的未来。这家10余人的小公司借着2008年上半年物流产业的增长势头注册运营,此时看来公司却前景叵测。在他看来奥运是一个转折点,之前从北京跑成都大概是650元 / 吨,现在则落到了550元 / 吨左右。
“倒不担心运费下降,而是根本就接不到单子!”武志伟苦笑着调侃。
物流受困贸易额下降
物流业是上游行业的配套产业,要为李师傅和武志伟的遭遇找深层原因,则应归因于各个行业迅速减少的商贸交易总额。
“进出口类行业和生产型企业相配套的物流业萎缩得最严重。”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员刘金鑫对本报记者说。这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大幅下滑以及制造品市场的萎缩是相一致的。
由于国内经济放缓,电力需求下降,南方电厂煤炭库存屡屡创新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调整周期,宏观经济的加速下滑造成投资的减弱,对大宗原材料商品和能源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8月份中国港口煤炭吞吐量同期回落13.1%,汽车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月下降8.2%,焦炭、原油、钢材等产业也呈现出类似态势,均出现剧烈的向下拐点。
扩大内需提振物流业
“物流主要看物资流不流通,对中国来说,既然进出口这方面严重受创,那就要拉动内需。”刘金鑫指出市场寒冷的拯救方案。
中国政府在近期出台的系列措施正旨在拉动内需,让各行业恢复正常生产运转,如两万亿修建铁路、政府出资购买企业负债的计划等。“以前是往国外销售的多,现在就是国内消化——自己生产、自己消化。只要内需动起来,那么物流也就动起来。”刘金鑫说。
另一个角度来看,遭遇严冬对行业长远而言未必不是件好事。因为实力差的企业会在市场大萧条时期被淘汰。联系到前两年经济高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大量制度不够健全的中小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但它们能够挣钱因此也能得到投资而生存。大萧条为产业做了一个适者生存的淘汰和筛选。
“宏观政策的效果需要时间消化”,刘金鑫认为,政策的缓冲期要看民众的接受程度和地方执行的力度,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导向。“看到物流量增加了就直接说明产业回暖了,因为这才说明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得到了沟通。”

Copyright © 2004-2015 gmslogistics.or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GMS.LRC 滇ICP备13000038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 gmslr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