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专题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 » 特别专题 » 中缅油气管道 » 中缅油气管道助中国摆脱能源困局

中缅油气管道助中国摆脱能源困局

发布时间:2007-12-09,查看次数:1414

中缅油气管道助中国摆脱能源困局

  来源:云南新闻网

  2007年年12 月初,中石油与云南省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在云南推动 1000 万吨 / 年的炼化基地项目建设,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管道工程和炼化基地何时开工的消息,但“中缅油气管道 + 云南炼化基地”的基本路线已经展现出来,中国朝解决“马六甲困局”更进了一步,中缅油气管道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云南是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第一大省,通车里程达 19.85 万公里,同时又是一个用油对外依存程度非常高的省份,省内没有油田、没有炼油厂,所有油料全部依靠外运。目前,制约云南发展的煤电油运四大瓶颈中,油的影响居第一位,一旦油料供应出现问题,会很快传导到煤、电、运。

  但是有理由相信,几年后,这一现象将得到改变。今年 7 月份,在云南省政府年内要推进的 20 个重大项目中,“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建设”赫然在目。 12 月 2 日,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与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廖永远签署《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缅油气管道西起缅甸西海岸,经该国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境内,直达云南昆明。该油气管道从缅甸港口到昆明的长度为 900 公里,每年可以向国内输送 2000 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运输 40 万桶左右。而与之配套的云南炼化基地包括年加工能力 1000 万吨的炼油厂和一个 80 万吨 / 年的乙烯一体化装置。

  尽管没有得到正式官方消息,但长期从事能源研究的云南省社科院专家陈利君告诉《云南电力报》,中缅油气管道和云南炼化基地项目基本确定要建,今后云南将告别缺油的历史。

  2006 年。参加“两会”的云南省 91 名代表联名签署后向国家决策层提交了《云南省代表团关于修建中缅石油管道和在云南建设石油炼化基地的建议》。该建议重点推荐缅甸境内的实兑、皎漂、丹兑和丹松四个港口的其中之一,作为中缅石油管道的起点。在选定缅甸港口后,于 2010 年建成 30 万吨原油码头和 60 万吨的油库。

  一期工程计划建设一条直径 813 毫米的输油管道,建成后,每年输送 2000 万吨原油。其主要产品方案包括:年产成品油 1277 万吨,其中汽油 310 万吨、柴油 840 万吨、煤油 127 万吨,另外还有乙烯 100 万吨、合成树脂 153 万吨、其他有机原料 177 万吨。

  云南没有油田和气田,主要依靠华南、西北等炼油厂提供成品油,运距长,成本高,处于全国成品油供应的末梢。如何来喂饱云南建设炼化基地是一个大问题。而广东到云南的运输管道属于中石化,长达 1700 多公里。中石油修建 900 公里的中缅管道成为惟一选择。

  有消息称,中缅油气管道正在筹建中,缅甸的实兑、皎漂、丹兑和丹松四个备选港口中,专家比较倾向于实兑附近的皎漂,该港口在离海岸不远的岛屿上,更安全、更便于建设配套设施。还有传闻,云南炼化基地的选址基本敲定,考虑到经济、交通、劳动力等因素,炼化项目有可能落户在昆明,炼油厂在安宁境内、乙烯厂放到嵩明比较合适。

  有分析人士指出,管道由输油变为油气双输与中缅能源合作加深有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在缅甸不断获得天然气勘探项目,中缅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区块的总开采面积已经超过渤海,中海油也在缅甸钻探出天然气。

  据专家分析,中缅石油管道事关多个国家的利益,如何处理和协调这些关系是个考验。由于中缅石油管道对新加坡贸易及越南、印度石油供应都会产生影响,涉及国家利益,因此中国政府比较低调。

  陈利君表示,目前,修建中缅油气管道已基本确定,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讲,中缅油气管道将有力支持国家石油储备机制,石油从缅甸进入云南后,可直奔储备库。

  如果工程上马,中石油将向云南炼化项目投资 30 亿美元以上,云南从成品油供应末梢变成前沿,根据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 20% 计算,中缅油气管道将极大提升云南经济实力。

  修建中缅石油管道的最大好处不在加强云南经济,而是能提高中国能源安全程度。

  近年来,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年增产一般在 2%~3% ,国内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大量石油依靠进口,而 2005 年,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今年 1~11 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 1.5 亿吨。 预计 2020 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 5.2 亿吨,届时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 60% 。

  陈利君表示,石油的意义已经超越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战略物资,与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联,因此各国都在加紧争夺石油资源。美国已经控制了全球 70% 的石油资源,给其他国家寻找石油资源带来了困难和风险。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石油供应多元化措施,现在中国进口石油的渠道更加广泛,向中国出口石油的国家已有 30 多个。但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北非。

  中国的石油进口方式以海运为主,其中有 4/5 进口油要经过危险海域。根据《中国海关年鉴》显示, 2005 年所有进口油中有 81.75% 来自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或者台湾海峡,其中来自中东的石油还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两伊战争期间,过往霍尔木兹海峡的轮船频频遭袭,截至 1987 年,伊拉克共对在海湾航行的船只发动 132 次攻击,导致其中 40 艘被击沉或严重破坏 ; 伊朗共发动了约 70 次袭击,毁坏了 11 艘船只。

  而马六甲海峡更危险,以至于国内能源专家因此创造出“马六甲困局”一词。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东南亚水域是全球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 2001 年,马六甲海峡海盗横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60 亿美元。 1991~2001 年,在全世界发生的 2000 多起海盗袭击中,东南亚发生 1600 多起,占据 66% 左右。 2002 年全球范围内 445 起较大的海盗事件有 1/4 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水域。据 IMB( 国际海事局 ) 的海盗举报中心报告, 2004 年的海盗袭击中有 60.33% 发生在该海域。

  另外,马六甲海峡内有不少浅滩,其中水深不足 23 米的就多达 37 处,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等使航道情况经常改变,严重威胁航行安全。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马六甲海峡已经成为最繁忙的海峡,全球近一半的油轮要经过这里,海运事故频发。据统计,其事故率是苏伊士运河的 3 倍多,巴拿马运河的 5 倍多。

  为了拓展石油进口渠道,从 2000 年起,中国逐步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开始重视管道运输。除了马六甲海峡外,着力打造中哈、中俄陆路原油运输通道以及中缅原油运输通道。 2005 年 12 月中哈石油管道构筑了中国“第一条油气补给线”。该补给线全长 3088 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 2000 万吨。

  中缅油气管道为解决“马六甲困局”带来了希望,石油经该管道到达中国,无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而且能够直接向石油资源贫乏的中国西南腹地供应石油。

  几年前,还有几个向国内输油的方案与中缅石油管道竞争,目的是绕开马六甲海峡。他们分别是泰国克拉地峡方案、中印方案、中孟方案等。

  泰国提的是克拉地峡运河方案。克拉地峡位于南部地区春蓬府和拉侬府境内,最窄处约 64 公里,最高海拔仅 75 米,这里东临泰国湾,西濒安达曼海。 100 多年前泰国五世王朱拉隆功时期,就有计划开凿运河,但是受到国力限制而长久没有实现。

  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耗资 260 亿美元,横贯泰国南部,全长 120 公里,宽 400 米,深 25 米,双向航道,耗时 10 年。运河建成后,远洋运油船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两大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 1200 公里,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 30 万美元。但是,泰国国内只有 30% 的人赞成开挖地峡,另有四成民众反对这项工程。主要原因是投资巨大、破坏生态,造成更严重的南北对立。

  2004 年,泰国政府提出了开凿克拉地峡的新版本,大力推介“石油路线图”,即筹资 6 亿美元,在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线路上修建全长 250 公里的输油管道。泰国能源部提出,在泰国湾沿岸地区建立石油自由贸易区,扩大已有炼油能力,建设深水码头,扩建储油设施,吸引国际油商,使东亚国家进口油每桶成本可降低 2 美元,日本、中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表示愿意资助研究其可行性。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依存度都比较高,印度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为 70% 。虽然中印两国在石油领域存在一些竞争,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在二战期间,印度曾用管道向中国运送油料。因此,有专家提议,利用印度的基础设施,建立一条从加尔各答经缅甸密支那到中国腾冲的管道。建成后,可以形成一个覆盖中、俄、印、巴、伊的管道网。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也很积极,孟加拉国希望中国能将管道的起点放在该国吉大港,通过缅甸,到达中国,并表示如果中国能够采用中孟方案,可以划出一定区域作为特区,以支持该项目。

  陈利君表示,尽管已经基本确定中缅油气管道,但这只是解决“马六甲困局”的一个步骤,对于其他方案,也不能偏废,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考虑,为我国能源供应建立更多渠道。

Copyright © 2004-2015 gmslogistics.or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GMS.LRC 滇ICP备13000038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 gmslr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