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专题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科威特参与广东炼油项目 中国打通新找油路径
科威特参与广东炼油项目 中国打通新找油路径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中国石油网消息:波斯湾令人瞩目的产油大国——科威特已经获准在中国广东“安营扎寨”,中国为寻求更为安全稳妥的石油贸易方式而开辟的新路径因此顺利推进。
记者昨天(12月5日)获悉,中国已经同意在广东省建立一项投资预计50亿美元的炼油及石化项目。此项目由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控股。国家发改委在其批准的公告中表示,该项目将考虑建成一个百万吨乙烯装置项目。中石化通过旗下专业媒体《中国石化报》昨天对外透露了上述消息。
这将使得中国和科威特在2005年签署的广东炼化项目谅解备忘录由虚变实。
此前,中国最常用的海外找油路径不外乎有两种,或者直接通过石油贸易买入,或者与产油国共同开发当地油田提取份额油。但与以往常用的两种进口石油方式不同,中国现在已经开辟出了第三条更加稳妥的海外找油路径——吸引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产油国到中国内地开设炼油厂,以换取充足的石油供应和相对平稳的油价。这种新策略并未触及各方敏感神经,是在经历近几年磕磕绊绊的海外石油资产并购案后得到的新启示。
事实上,新路径体现了“两全其美”。一方面,随着亚洲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科威特将更多地到亚洲国家寻求机会,为此,科威特石油商还把其代表处设在了北京。而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则有望从科威特获取长期稳定的石油供给,以缓解在长期国际油价波动中所遭受的困扰。
目前,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已在中国福建建成了一个炼化合资企业,沙特阿美公司还在积极准备在中国的第二个项目——在青岛建设合资炼油厂。此外,沙特最大的化工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在中国的投资机会。它与中石化在天津合资建设10亿美元的石化工厂项目仍在等待中国政府的批准,在该项目中,沙特公司和中石化将各拥有50%股份。
中国和科威特合资的这家炼油厂,将可能实现平均每天炼油30万至35万桶的产量。按照这个水平,该协议将确保科威特向中国的原油销售占中国当前进口量的10%左右。
相关新闻
中石化联手科威特合建广东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获批
发改委日前批复中石化、广东省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PC联合开展中科合资广东南沙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该项目乙烯装置规模暂时按百万吨级考虑,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入论证。中石化董秘局副主任黄文生昨天就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已得到发改委批复,但项目上马还没有一个明确时间表。”
同时,发改委还批复,中石化将停产一个在广州的80万吨的乙烯扩建项目。一旦合资项目正式运作,还将关闭另外20万吨现存的乙烯生产设备。
中石化国际合作、计划等部门的人员已与KPC国际合作部门组成了联合项目组进行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项目论证与选址等。科威特代理石油大臣乌莱姆称日前表示,这家在南沙地区合资建设的炼油厂可实现平均每天炼油30万至35万桶。按照这个水平,该协议将确保科威特向中国的原油销售占中国当前进口量的10%左右。
目前,我国新建炼油厂规模基本达800万~1000万吨,新建乙烯项目则达80万吨~100万吨。“一般现在炼油厂与化工项目配套比例都是10∶1,即1000万吨的炼油规模配套100万吨的乙烯项目。”联合证券分析师肖晖对本报记者表示。“原本由中石化集团和科威特合作进行炼油厂项目,而其下属的广东石化单独进行乙烯装置项目,这次炼油化工一体化既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也是考虑到未来炼油化工一体化的需要。”黄文生透露。
12月2日,中石油刚与云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云南建设1000万吨/年的炼油项目。此外,中石油还将在云南建设100万吨/年的乙烯项目,为其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支持。肖晖表示,此举表明围绕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筹备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中缅输油管道建成后,中石油进口的原油将不再经过太平洋,而直接从印度洋进入云南的炼化基地,成本大为降低。
业内分析人士同时指出,中石化此前在华南只有茂名炼油厂,最近广东及江浙地区缺油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中石化加快新炼化基地建设迫在眉睫。“外资进入中国炼化领域也开始启动,此前中海油和BP已有合资公司。”肖晖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吴军、高永钰)
中石化科威特炼化项目获批
昨日(12月2日)中石化集团对外透露,中石化集团与广东省、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联合开发的中科合资广东南沙炼化工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50亿美元,为中国最大的对外合资项目。
此次发改委批准该项目的乙烯装置规模暂时按百万吨级考虑,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入论证。去年7月,该一体化项目中炼油项目1300万-1500万吨/年规模已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此次乙烯装置规模100万吨/年获得批准,则意味着该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已获国家批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大型石化项目均以一体化来增加规模效益,相比较一个企业的炼油、化工和销售网络分散,一体化项目可以有效密集地将各个部分连接成一条龙式的运营项目,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收益。这也是艾克森美孚第一个在华投资的项目要一步到位做一体化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大型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都有来自中东国家的石油公司的参与。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已成为中东国家石油出口的巨大市场,中东国家的石油公司拥有资源和价格优势,他们希望通过参与这样的项目以促进本国石油的长期稳定出口,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新京报记者钟晶晶)
中国批准中国石化与科威特国家石油的合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中国政府已批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SNP,简称:中国石化)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 Corp.,简称KPC)就广东省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合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中国石化母公司12月4日在网站上表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简称:国家发改委)于11月28日批准这个位于广东南沙区的一体化项目开展研究论证工作。
中国石化总裁王天普8月份曾表示,该项目设计年处理原油能力为1,200万吨,日处理能力约241,000桶,每年可生产100万吨石化产品;中国石化希望从科威特进口原油供应该厂。
中国石化的发言人12月4日对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表示,中国石化尚不确定研究阶段将为时多久;以前公司与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 XOM)的项目研究论证工作曾持续了十年时间。
中国石化、埃克森美孚及Saudi Arabian Oil Co.(Aramco)今年5月已达成协议,计划在福建省建造一家合资炼油企业。
国家发改委的声明未提及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 RDSB,简称:荷兰皇家壳牌)、英国石油公司(BP PLC, BP)或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 DOW)等公司。此前有报导称,上述公司正在与中国石化进行谈判,希望参与广东合资项目。
王天普8月份曾表示,荷兰皇家壳牌与陶氏化学公司可能会参与建设该项目。
但科威特国有媒体KUNA通讯社9月份报导称,科威特和中国石化计划与英国石油公司而非荷兰皇家壳牌合作,进行这项耗资50亿美元的炼油项目。
荷兰皇家壳牌与英国石油公司均拒绝对该项目置评,但均强调有意进入中国炼油领域。
中国石化母公司的网站消息称,停止开展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8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建设工作,现有的20万吨级乙烯装置实行监护运行,待南沙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立即关停。(道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