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GMS资源合作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2012年9月28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简称“GMS工商论坛”)主办,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合作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孙安民,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晓莉,GMS工商论坛秘书处主任卡梅伦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作为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组成部分,本次会议旨在围绕“发展绿色矿业、实现互惠共赢”主题,通过研讨交流,共享与会各方对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建议,促进和推动次区域资源产业贸易、投资合作与发展,确保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范福平、缅甸矿业部矿业司副司长钦腊吉、柬埔寨工业矿产能源部矿产资源司副司长潘·纳吾、泰国自然资源环境部矿产资源司矿产资源局局长阿迪查·素林坤、广西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田凤鸣、老挝工商会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范拉宋·范维维、柬埔寨商会常务副会长索门他·索克、泰国贸易委员会GMS事务委员会主任阿披实·寸萨卡等嘉宾进行演讲。
会议指出,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矿产品的需求十分强劲。因为互补性强,矿业合作前景广阔。面对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将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绿色、和平的发展道路,这些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为进一步利用好亚专资项目等区域合作资源,加快推进广西参与GMS次区域合作,广西希望此次研讨会能促进和推动GMS次区域资源产业贸易、投资合作与发展,希望全国工商联和GMS工商论坛继续加大对广西的指导和支持,吸纳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资源产业开发与合作,希望广西与GMS次区域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的驻南宁使馆官员以及广西、云南、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家先后作了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会议期间,刘金鑫研究员作了题为《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的演讲。
刘金鑫说,在全球资源紧缺和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资源满足国内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云南与周边国家有4600公里边境线,具有沿边开放和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的双重区位优势。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演化,呈现出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多种成矿地质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矿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成矿带之一。东南亚成矿带和我国(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三江成矿带共同构成特提斯成矿带。中南半岛大陆架区是亚洲地区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个重要的油气带。
近年来,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矿业开发合作领域进展良好。云南地勘局、云南有色地质局、云南铜业、云冶、云锡、昆钢等14家地勘单位和大型矿业企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5国有32个项目。其中,云南中寮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老挝万象钾盐项目已完成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越南老街贵沙铁矿项目2011年6月项目开工,预计2012年6月建设投产。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老挝50万吨钢铁厂项目已经开工,预计将于2012年3月建成轧钢厂,2013年建成炼钢完成一期20万吨全流程钢铁厂的建设。
刘金鑫还就云南省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进行介绍,包括制定相关法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企业电价调控、矿产品进出口调控;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帮助周边国家进行风险勘探;建立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和矿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区域国家矿产资源合作搭建平台;启动东南亚地质勘探计划,帮助周边国家完善地矿勘探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