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大湄公河次区域域(GMS)便利化贸易又添“新角色”
发布时间:2013-06-08,查看次数:759
大湄公河次区域域(GMS)便利化贸易又添“新角色”
2013-06-07 10:19:13 来源:昆明日报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运输商协会的建立,特别是中老泰昆曼经济走廊三方民间协调机制等“新角色”的加入,已成为推动GMS跨境便利化贸易的协调者、推动者、建设者。
不过,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运输商协会的建立,特别是中老泰昆曼经济走廊三方民间协调机制等“新角色”的加入,已成为推动GMS跨境便利化贸易的协调者、推动者、建设者。
通而不畅的“尴尬”
“GMS建立21年来,随着区域各国交往的日益深入,双边或多边之间的商贸往来密切,跨境商品运输量快速增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黄荣说,跨境便利化贸易,尤其是跨境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和完善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的便利程度,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协调机制,对提高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于是,为了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运输便利化,经过几年的筹备,去年,GMS工商论坛主办召开了“大湄公河次区域运输商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会议”,这标志着 GMS运输商协会的正式成立。同时,经全国工商联研究决定,大湄公河次区域运输商协会中国办公室落户在云南,并设在云南省工商联。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喻顶成说,中国是GMS的积极推动者,云南则是中国参与GMS合作的主体省份;同时,云南已成为中国通往GMS国家的陆上交通枢纽。
据悉,在贸易方面,仅2011年,云南省与次区域五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占云南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7%,是1992年的11.8倍,年均增长14%以上。投资方面,截至2011年12月,云企对次区域五国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5亿美元;次区域国家在云南省的投资项目累计348个,实际投资1.62亿美元。次区域的合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尽管GMS便利化贸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不尽如人意。例如,被称为GMS‘黄金通道’的昆(明)曼(谷)公路,自2008年通车起,一直存在通而不畅的问题。”云南省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2008年,昆曼公路的开通,使从昆明到泰国曼谷1800多公里的路程,变成了滇泰贸易合作最便捷的通道。据介绍,我国西南地区的新鲜果蔬,通过昆曼公路可在2天半时间摆入泰国曼谷的超市及农贸市场,仅2010年通过该路径进出口的果蔬就达13.2万吨,较2008年增长超过10倍。但由于一路连三国,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风俗,不同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导致中老、泰老边境通关点不通畅,三国运输、贸易、通关的规则、制度未能完全对接,使昆曼公路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一直处于通而不畅的尴尬状态。
国际组织助推区域便利化
云南与GMS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为推动与次区域便利化贸易,云南省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重点加强交通、通讯、口岸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目前,云南与次区域国家已开通公路口岸17个,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达24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3000公里,高速公路1632公里。仅2011年,云南与GMS国家完成客运量165.7万人次,位于全国第一;货运量完成213.4万吨,位于全国第三位;铁路营业里程达2631公里,形成了以成昆、贵昆、南昆、内昆、广大、昆河铁路为骨干的铁路网,泛亚铁路东、中、西线云南境内路段建设也在积极推进;水运航道里程达3375公里;民用航空机场12个,开通了国际国内航线200多条,总里程近20万公里。逐步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口岸为支点,内联外通的交通物流运输发展格局。
昆明泛亚交通物流研究院院长刘金鑫说,无论是次区域的国家层面,还是云南在推动次区域便利化贸易方面,已经作出巨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实践证明,民间组织和国际组织对于次区域国家的经贸合作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成长都与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密不可分,它们彼此相互倚重并相互需要着。
在刘金鑫看来,GMS运输商协会作为一个国际性开放性国际组织,在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GMS运输商协会,意味着义务、责任和贡献。
正因为如此,6月5日在昆举行的“GMS运输商协会能力建设研讨会”是协会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关于机构能力建设的国际性研讨会,省工商联为此倾尽全力,积极协调各方,邀请了100多位中外来宾以及专家学者、商会负责人和物流运输企业代表参加研讨会。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认为,GMS运输商协会是GMS合作中的新角色,是一个新的机制化平台,是促进次区域运输畅通便利、带动区域内各方经济贸易的“推进器”和“加速器”。
“民间外交”带来便利化贸易实惠
GMS运输商协会作为国际组织,虽然还未完全展露其在次区域贸易便利化中的协调者、推动者、建设者作用,但是作为民间组织的“中老泰昆曼经济走廊三方民间协调机制”(下称,“民间协调机制”),却已为区域便利化贸易带来了实惠。
为了解决昆曼公路“通而不畅”问题,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向老挝原总理波松、泰国原总理沙玛提出关于建立昆曼公路协调机制的倡议;2009年6月,时任云南省省长的秦光荣在“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特别会议和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提出关于推动成立昆曼公路运输、物流、贸易便利化合作协调机制提议,《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特别会议和第四次会议纪要》并确定由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作为中方机构,牵头成立昆曼公路运输、物流、贸易便利化民间合作机制;2009年7月―9月,秦光荣在征求省交通厅意见的基础上两次作出重要批示,民间机制作为政府机制的有效补充,配合政府机制发挥作用。
在上述批示下,2009年10月,由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牵头,云南省道路运输协会参与,老挝国家科学与工程协会、泰国城乡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中老泰昆曼经济走廊三方民间协调机制”。
不难看出,这个“民间协调机制”就是为昆曼公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搭建一个政策磋商、制度对接、简化流程、拥有完备发展规划的民间外交平台;与昆曼公路沿线国家的运输物流贸易行业组织共同构筑政策落实、行业规则建立、利益共享、技术支持的行业直辖平台;为昆曼公路沿线国家的运输物流贸易企业提供沟通协作、合作发展的企业合作平台。
据省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高层介绍,“民间协调机制”是三方主导创建的国际商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已促成双边或三边高层访问7次、高层会谈9场,建立组织之间战略互信,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泰国国会审批CBTA进程。
此外,通过商务平台三方机制,还为企业走出去服务,累计促成企业签约项目合作23项,其中重点项目5个,为企业开展经贸投资项目合作,提供政府资源保障,协调解决现实问题。据悉,三方机制框架下重点项目包括云南联盟国际公司建设的“跨国电子商务平台”、云南欣农科技公司的“蔬菜换石油”项目、云南捷丰投资公司的“清孔物流园区”、云南建工集团的“万象开发区”等。
同时,通过商务平台三方机制,还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并成为国家外交部创新合作机制案例。例如,帮助老挝制定国家交通和物流规划布局战略;为泰国国家物流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引导;甚至开展重大国际人道救援项目。据悉,2012年,泰国国内医用生理盐水紧缺时,正是采用了“民间协调机制”,为泰国病人提供了国际应急救助。
据透露,“民间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将于8日在昆明举行,并在会上达成一些共识,三方机制旨在推动中老泰昆曼经济走廊互联互通,包括昆曼公路便利化运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宗商品贸易物流、跨境金融结算等领域的经济合作,务实推进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实,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为维护昆曼公路沿线国家共同利益,为沿线国家人民谋福祉,为政府部门提供民间交流渠道,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意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等。
刘金鑫表示,通过“民间协调机制”,可逐步建立国际物流供应链联盟,形成国际区域物流竞争力,为云南沿省国际大通道提供跨境贸易合作模式;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一项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