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 » 新闻中心 » 物流资讯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20载 驶向更深处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20载 驶向更深处

发布时间:2012-06-20,查看次数:86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20载 驶向更深处



2012年06月15日21:49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今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迎来20周年。6月7日,大湄公河次区域商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昆明召开,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云南、广西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商务理事会——昆明共识》,这标志着GMS合作已进入新阶段。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和经济全球化共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区域一体化和密切经济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合作各国的竞争力。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陈铁军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好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通过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对于次区域国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自强,增强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设施建设为合作铺路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议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6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该区域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广西二省,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成立的初衷是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


  “经过20多年来各国的不懈努力,在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交通运输走廊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云南省副省长顾朝曦在上述会议的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当前,各国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把面前的地理联系和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整合起来,使其成为加快转大湄公河化次区域发展的经济优势。


  据记者了解,目前GMS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基础设施和商贸物流方面,形成了三条基本的线路。东西经济走廊(越南岘港-老挝-泰国-缅甸毛淡棉)、南北经济走廊(西线昆明-老挝-泰国曼谷、中线昆明-越南河内-海防、东线南宁-越南河内)和南部经济走廊(覆盖泰国曼谷、柬埔寨及越南南部地区)已经形成,部分路段正在升级改造,贸易和物流得到发展。


  南北交通走廊建设方面,2006年,昆曼高速公路竣工通车;2007年,昆明至越南河内中国境内段全长401公里的高等级公路通车;昆明—南宁—河内段公路也于2008年实现了高等级化。此外,中国与亚行、泰国和老挝开始磋商加快昆曼公路跨湄公河大桥工程的建设,预计2012年9月建成通车,从而实现南北交通走廊的全线贯通。


  GMS商务理事会理事长许宁宁认为,除了基础设施以外,中国与GMS国家在制度建设、产业对接和人文领域的互联互通也得到加强。


  中国投资助推区域贸易增长


  在贸易和投资领域,GMS成员国之间贸易和投资增长较快。尤其是2000年以后,泰国对其邻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三个成员国的出口量一直保持每年10%的增长率;老挝超过2/3的贸易量是在GMS国家之间开展的。


  GMS经济合作自1992年成立以来,次区域合作日益深化,成果丰硕。中国与柬、老、缅、泰、越的贸易和投资规模日益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五国主要投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次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2008年昆明-曼谷公路老挝段正式建成通车后,昆曼公路成为次区域国家经贸交往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据许宁宁介绍,在“走出去”方面,中国企业的积极性很高,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制造业和服务业等。2011年中国在GMS五国直接投资超过14亿美元,工程承包总额达到71.22亿美元。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GMS与中国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加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尤其如此。”越南驻华大使阮文诗在上述会议中表示,中国云南和广西一直积极与GMS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云南与越南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友好合作迅速发展。2011年,云南与越南双边贸易额达12.13亿美元,越南成了我国云南省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目的地。


  2011年底发布的《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20年来,在亚行和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GMS合作稳步推进,成果丰硕,为消除贫困,促进GMS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0年底,GMS合作共实施227个项目,总投资约140亿美元。


  在GMS成立之初,中国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昆曼公路等一系列中国连接东南亚的通道建成,中国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顾朝曦在上述会议中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合作,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努力实现次区域的互联互通。在能源、环境方面的合作将不断加强;水电、油气和清洁能源的合作开发和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推进,成为新的增长点;农业和旅游领域的合作也将不断扩大,多重主体参与合作的格局将逐步形成。


  深入合作需解决存在障碍


  虽然,二十年来GMS合作不断突破,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上述《报告》也指出,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如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尚需时日,次区域合作的协调与咨询机制不完善,大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国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利益之争等。


  GMS商务理事会在上述会议中呼吁,促进区域内跨境运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公平、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政府应加强协调,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建立透明和规范的投资促进机制,鼓励和支持工商界合作,实施优惠政策建好工业园,提高商品、市场、信息、金融、技术及物流的互联互通有效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另外,经济实力薄弱、内部差距较大仍是制约次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相关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方面尚存较大差距。


  据本报记者了解,泰国经济发展水平居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之首,但人均GDP还不到3000美元;中国云南和广西居第二层次,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居于第三层次的越、老、缅、柬四国人均GDP在300-1000美元之间,其国内建设资金匮乏,尚无对外投资能力。


  这样GMS区域合作需要的大量资金靠自身筹措十分困难,而吸引外资又受金融危机影响,因此资金短缺仍将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大障碍。不过,陈铁军表示,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顺利实施,阻碍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的壁垒大幅度减少,使次区域人员流动成本降低、时间缩短;各国联系更为紧密。


  链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介


  全长488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的流经6国的国际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南部出境后称为湄公河。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中国海。


  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MekongSubregion,简称GMS)包括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中国6个国家。与GMS其他国家接壤的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参加GMS合作的前沿。


  早在20世纪50年代,湄公河流域各国就尝试过合作。1957年,越(当时为南越政权)、老、柬、缅四国发起成立了“下湄公河委员会”,旨在对湄公河流域资源的勘察、规划和开发进行协调,并得到30个合作国、17个国际组织和6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协助。该委员会在成立后的30多年中,曾募集到4亿多美元的资金,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为后来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由于战乱等原因,该组织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直到80年代末才恢复工作,但此时它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初,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区域合作潮流也遍及全球。在这种形势下,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1992年10月,在马尼拉亚行总部召开了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会议(从第二届起,正式称为“部长级会议”),确立了总体框架。参加该会议的除下湄公河沿岸5国外,还有湄公河上游国家中国。会议决定,今后每年召开一次6国部长级会议,并确定8个主要合作领域,即:交通、能源、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旅游、通信和禁毒。在2001年第十次部长级会议上,出台“未来10年战略框架”,提出建设重要交通走廊、电信骨干网、电力联网及贸易、投资、旅游等11个标志性项目。 

Copyright © 2004-2015 gmslogistics.or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GMS.LRC 滇ICP备13000038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 gmslr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