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院士重磅建言云南:孟中印缅应成两亚经济核心 转变单项战略 注重迭加效应
发布时间:2014-05-28,查看次数:816
院士重磅建言云南:孟中印缅应成两亚经济核心 转变单项战略 注重迭加效应
文章来源:香港文汇报
「一带一路」战略此间被外媒解读为:中国在欧亚空间同时开启的两个全新一体化进程。东南亚、南亚(简称「两亚」)经济一体化或将成为亚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探索,在此背景下,一体化进程急需一个着力支撑点。就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在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建议:云南要力争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该走廊成为东南亚、南亚经济一体化的核心。
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不可或缺内容
此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工作组专家、中科院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指出,一带一路属于国家层次的大战略。打通中国周边道路,发展周边经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要多层次战略,孟中印缅即属其中次区域战略。刘人怀在昆明也指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具重要意义。」
从作为主体省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到协同孟中印缅构成两个次区域双翼撬动;由国际大通道,到桥头堡战略......云南近年来在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开放地图上,不断累加过往单项战略成果,形成迭加效应。分析人士指出,值此国家层面力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之际,云南或能毕其功于一役。
曾参与泛珠战略筹备的刘人怀对云南地缘情况熟悉,此次为完成建言报告,专项赴昆明、瑞丽、腾冲调研。他说,云南地处中国南面的「中部」,面对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是中国不绕道马六甲海峡通往南亚、中亚进入欧洲、非洲最便捷的陆上通道。
发挥「关键作用」建印度洋通道
「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从平面推进式为主向蛙跳式开放战略转变,坚持「走出去」,与密支那、曼德勒、胶漂、吉大港、达卡等大城市深化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他建议,云南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发挥以下三方面关键作用。
战略视野上: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东南亚、南亚经济一体化核心。
推进方式上:构建由中国通向孟加拉国国国湾进入印度洋的全天候战略通道。
实施过程中: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发挥「独特作用」迭变「区域中心」
刘人怀强调,云南要先行先试,发挥好在走廊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其一,提升云南在区域协商对话中的地位和层次,化对外开放前沿为区域合作中心;其二,加大通道建设投资力度;其三,把云南打造成孟中印缅科技教育交流中心;其四,加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云南把这件事件做好,对于整个国家的贡献,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云南 用足「金头衔」显迭加效应
年初,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云南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的开放,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应该与「一带一路」等战略统一起来,作为云南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中的一部分。「目前,云南省已经有滇桂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金头衔』,要把这些头衔带来的关税、免税、保税区和金融创新政策用够用足,果能如此,则效果或可比拟天津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的成就。」
谈及四方合作,秦光荣曾指出,要继续发挥四方在资源和产业方面的互补优势,营造更加透明、稳定和开放的政策环境,增加各方产成品、技术、服务等领域的贸易比重,加强文化、教育、大众传媒等领域的合作,探索开展农业、新能源、金融、信息、环境、扶贫等领域的合作。他强调说,要进一步与相关国家就云南连接缅甸通往孟加拉国国国和连接印度的陆上通道建设问题达成共识,加快推进建设,争取早日在四方间构筑起更加便捷、高效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云南省省长李纪恒说,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把东亚和南亚这两个世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连接在一起,也使云南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作用更加突出,云南将加快经济走廊沿线政府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实施进程,为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合作基础;将结合云南现有资源、产业、发展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发展,释放更多开放红利,为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更加充分的合作支撑;将加大对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的参与力度,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的功能层级,为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更加完善的合作平台。
创新倡议建黄金走廊
★战略举措上,争取在昆明定期召开4国国家领导人会议,举办4国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会议,建立定期磋商机制,参照上海合作组织模式建立昆明合作组织。
★在人员往来、对外投资等涉外事务方面,争取中央赋予云南一定的审批自主权。
★要为南亚国家在昆明的引资机构、商贸、金融、旅游等办事机构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务。
★围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立昆明银行,力争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总部设在昆明。
★加开启动昆明-胶漂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伊洛瓦底江路水联运通道建设。
孟中印缅大事记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云南学术界提出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构想,并得到印缅孟响应;
1999年,孟中印缅(BCIM)第一次经济合作大会四方在昆明举行了,4方共同签署了《昆明倡议》;
2000年在新德里召开了第二次BCIM会议;
2002年在达卡召开第三次会议,就交通、旅游、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进行研讨;
2004年12月,昆明召开的第五次会议,倡议开通加尔各答-达卡-曼德勒-昆明空中航线;加快建立四方城市吉大港、昆明、加尔各答和曼德勒间四姊妹城市;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印期间,中印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更紧密连接。
2013年12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举行,签署了会议纪要和走廊联合研究计划。会议正式建立了四国政府机构推进合作的机制。
四国产业互补强
打造孟中印缅利益共同体,构建多领域、互补性的经济合作成为一个必然选择。刘人怀指出,走廊建设要转变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模式,让经济合作项目更多地给各国民众带去福祉。曾参与BCIM构想设计的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利君指出,四国产业具有很大互补性,不用多长时间即可在产业合作上实现重大突破。
陈利君举例说,中国制造业发达,而其他三国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四国都是农业大国,可加强农业产业合作;印、缅、孟各国领导人都曾提出希望让中国到本国建设经济产业园区等。「目前,各国都把云南看成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之一,昆明机场与各国间均有直航飞机。交通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实现,也将同时加强四国间的人文交流。」
陈利君认为,作为经济走廊的两个重要支撑点,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另一个是产业园区的建设。下一步,借助中国-南亚博览会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两个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云南将大有机会,并直接受益。